本文目录一览:
墓园挽歌的原文内容
托马斯·格雷的《墓园挽歌》如下:The curfew tolls the knell of parting day.晚钟响起来一阵阵给白昼报丧。The lowing herd wind slowly oer the lea.牛群在草原上迂回。吼声起落。The ploughman homeward plods his weary way.耕地人累了。回家走。脚步踉跄。
此情此景,此声此音,无不让人产生一种悲凉的感觉。尤其是第一句“晚钟响起来一阵阵给白昼报丧”,格雷巧妙地把夜的降临比作白天的死亡,点出了他在墓园冥思的下文。 在紧接其后的四节诗歌里,格雷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描写墓园中沉睡着的普普通通的农民。
这样的思想和弥漫于全诗的感伤情调,使《墓园挽歌》成为18 世纪后期感伤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墓园挽歌》之所以是历代注评家青睐的对象。是因为“第一,它凝聚了一个时期中的某种社会情绪;其次,它有比较完整的形式表达了这种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如何革新旧传统的问题,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感伤主义的代表诗人包括汤姆生、格雷、哥尔斯密司、库柏、杨格、克莱布和柯林斯等。他们的作品通常表现为触景生情、沉思冥想,充满哀怨,通过寄托情感于物来表达情感。
[原文] 月亮,高悬在天际,它那神秘的躯体发出清辉的光芒穿越了时空映照着不同地域的山川河流。反映出不同的波光月影。这唤起了无数人心头的下情思。因此。月亮作为审美客体。成为古今中外诗人的永恒素材。在我国。从古至今,描写月亮的诗人层出不穷。描写月亮的诗句浩如烟海:从最早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这位诗人在本章节中被提到的代表作是《墓园挽歌》,因为和他的朋友们写了很多此类主题的诗歌,因此后来也被称为“墓园派”。 第六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这位诗人的资料相当多,来来这里就不展开了,这位诗人晚年时曾在约翰·肯尼迪1961年的就职仪式上朗诵了他特地为这一场合写的诗篇《全才》,十分引人注目。